
相关文章
什么是业余无线电中继?
简单说,业余无线电中继台就是信号的「超级中转站」,是一种用于扩展业余无线电通信范围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它们大多架设在山顶、高楼等地理高点。凭借位置优势捕捉地面电台的微弱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再重新发射出去,轻松突破手持台、车载台的通信距离限制。
比如在城市里,当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手持电台或车载电台等设备进行U/V频段通信(一般为视距通信)时,由于电台功率、地形等因素限制,在建筑群中可能只能通联 1-2 公里,而通过中继台转发后,信号能覆盖整个城区甚至周边区县;在山区环境中,原本被山峰阻断的信号,也能借助中继台实现跨山谷通信。
业余无线电中继,它就像一个信号的 “中转站”,让更多原本无法相互通信的电台之间实现联络。
中继台的工作原理
中继台的核心秘密藏在一对「频率搭档」里 —— 接收频率和发射频率。这两个频率存在固定频差(比如 VHF 段常见 600kHz 频差,UHF 段常见 5MHz 频差),就像两个专门的通道,一个负责「听」,一个负责「说」。
当你用手台呼叫时,信号会先发送到中继台的接收频率;中继台的接收机捕捉到信号后,会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滤除杂音并增强信号强度;最后通过发射频率把处理后的信号广播出去,让范围内的所有电台都能收到。这种「接收 – 处理 – 转发」的流程,让原本局限于视距传播的 U/V 频段信号,实现了超视距通信。

常见的业余无线电中继类型
根据技术原理和覆盖范围,中继台可以分为三大类,满足不同场景的通信需求:
- 模拟中继:最经典的中继类型,通过模拟信号传输,是本地通联的主力。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两百多公里不等,取决于架设高度和周围地形。比如城市周边的山顶中继,往往能覆盖整个地级市范围,是火腿们日常聊天、应急通信的常用选择。
- 数字中继:借助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像 DMR、C4FM 等模式,不仅能传输语音,还能实现短信、定位等数据通信。更神奇的是,通过互联网链路连接的数字中继网络,能让你用手台轻松通联到千里之外的爱好者,甚至实现跨国通信。
- 卫星中继:把中继台「搬」到太空的终极方案。国际空间站(ISS)搭载的业余无线电设备、SO-50 等业余卫星,能让地面小功率电台实现全球范围的通联。用几瓦功率的手台通过卫星和国外火腿对话,这种「天地通信」的成就感,是很多爱好者的终极追求。
使用中继台的小知识
想要用好中继台,除了知道频率参数,还得了解「亚音」(CTCSS)的作用 —— 这是一种隐藏在信号中的低频音频,用于过滤无关信号,确保中继台只响应特定电台的呼叫。不同中继台可能设置不同亚音,就像专属密码,是接入中继的「钥匙」(这方面内容我们后续再细聊)。
此外,中继台大多由爱好者自发建设维护,使用时需遵守无线电法规,保持通联礼仪。比如避免长时间占用频率、不传播无关信息,共同维护这个免费的通信资源。
从城市街角的日常通联到灾害时的应急通信,业余无线电中继台始终是火腿们最可靠的「信号伙伴」。它用技术打破距离限制,让无线电波跨越山海,也让志同道合的人们在无形的空中电波中找到归属感。如果你也想体验这种「隔空对话」的乐趣,不妨从了解本地中继台开始,开启属于你的无线电探索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