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
摘抄 • 杂七杂八
《经济学原理 | 宏观经济学》笔记
By Vincent. @2021.8.12

序言
- 经济学 领域的伟大洞见,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以及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并不旨在仅适用于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反,它 们给机敏的学生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透镜和有助于设计更好的公共政策的新工具。
- 本书的讨论应基于以下认识而展开:繁荣并非一个零和博弈,而是能以一种合作和共赢的精神 共同实现
- 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原因是,它有助于你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学习经济学的第二个原因是,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学习经济学的第三个原因是,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 何做出决策,以及 它们如何在市场上 相互影响。
-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 象,包括通货膨胀、 失业和经济增长。
第八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 服务产出的总支出。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 个国家内生产的所 有最终物品与服务 的市场价值。
- GDP(用丫表示)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 费(C)、投资(/)、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Y = C + I + G + NX
- 消费(consumption)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 和建筑物的支出,包 括家庭用于购买新 住房的支出。
- 政府购买:地方、州和联邦政 府用于物品与服务 的支出。
-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 的物品的支出(出 口)减国内居民对 外国物品的支出 (进口)。
- 名义GDP用现期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 品与服务的生产。真实CDP用不变的 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生 产。
- GDP是经济福利的一个良好衡量指标, 因为人们对高收入的偏好大于低收入。 但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一个完美指 标。例如,GDP不包括闲暇的价值和清 洁的环境的价值。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 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 的物品与服务的总 费用的衡量指标。
-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
- 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 活费用的一个完美衡量指标。第一,它’ 没有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用; 变得较便宜的物品替代原有物品的能: 力。第二,它没有考虑到因新物品的引 进而使1美元的购买力提高。
- 为了比较过去与现在的美元 数字,过去的数字应该用物价指数进行 调整。
第九篇 长期中的真实数据
第25章 生产与增长
- 人均真实GDP数据表明各国生活水平差别很大。
-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物资成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 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 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存量。
-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 训和经验而获得的 知识与技能。
- 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 于生产物品与服务 的投入,如土地、河 流和矿藏。
-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 服务的最好方法的 了解。
- 社会如果更多地投资于资本,它就必然少消费并把更多的现期收入储蓄起来。由资本积累所引起的增长并不是免费午餐:它要求社会牺牲现期 物品与服务的消费,以便未来享有更多消费。—–中国的房价
- 当工人已经用大量资本存量生产物品与服务时,再给 他们增加一单位资本所提高的生产率是微小的。
-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 加,每一单位额外 投入得到的收益减 少的特性。
- 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国家 倾向于比开始时富 裕的国家增长更快 的特征。
- 鼓励资本流入穷国的一个组织是世界银行。这个国际组织从美国这 样的先进国家得到资金,并用这些资金向欠发达国家发放贷款,以便这些 国家能投资于道路、排水系统、学校和其他类型的资本。它也向这些国家 就关于如何最有效地运用这些资金提供咨询。世界银行与其姐妹组织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战争给我们的一 个教训是,经济不景气往往引起政治动乱、国际局势紧张以及军事冲突。 因此,每个国家都应关心和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繁荣。世界银行和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成立的目的就在于此。
- 一些穷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人才松敏——许多受过最高教育的工人 移民到富国
-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想促进生活水提高的决策者应该把目标定为,通过鼓励生产要素的迅速积累 (中国的房价)和保证这些要素尽可能得到有效运用来提高自己国家的生产能力。(基建、教育等等)
- 政府政策能以许多方式影响经济的增长 率:鼓励储蓄和投资、鼓励来自国外的投 资、促进教育、促进健康、维护产权与政 治稳定、允许自由贸易以及促进新技术 的研究与开发。
- 尽管高储蓄会引起一定时期内的 高增长,但是随着资本、生产率和收入的 增加,增长最终会放慢。
-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多种影响。一方 面,更加迅速的人口增长会通过使自然 资源供给紧张和减少每个工人可以得到 的资本量而降低生产率。另一方面,更 多的人口也可以提高技术进步的速度, 因为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第26章 储蓄、投资与金融体系
- 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 的储蓄与另一个人 的投资相匹配的一 组机构。
- 在最广义的层次上,金融体系使经济中的稀缺资源从储蓄者(支出小 于收入的人)流动到借款者(支出大于收入的人)手中。借款者向金融体系贷款时也知道要在以 后的某一天偿还这笔钱和利息。
- 债券的购买者将钱眼言楚特尔公 司,换取英特尔公司关于债券利息和最后偿还借款量(称为夺念)的承诺。 购买者可以持有债券至到期日,也可以在到期日之前把债券卖给其他人。
- 出售股票来筹集资金称为馁爸歟事,而出售债券筹集资金称为儀敏 碘準。虽然公司既可以用权益费备扇隽式也可以用债务融资的方式 萩窗筹集资金,但股票与债券的差别是很大的。股票持有者就享有这种 利润的利益,而债券持有者只得到其债券的利息。如果英特尔公司陷入 财务困境,在股票持有者得到补偿之前,先要支付债券持有者应得的部 分。与债券相比,股票既给持有者提供了高风险,又提供了潜在的高 收益。
- 当人们对一个公司的未来乐观时,他们就增加 对其股票的需求,从而使股票的价格上升;相反,当人们预期一个公司盈 利很少,甚至会亏损时,其股票价格就会下降。
- 红利。公司把它的一些利润支付给股东,这称为红利
-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 并用收入来购买股 票与债券资产组合 的机构。
- 这些金融机构 都服务于同一个目标——把储蓄者的资源送到借款者手中。
- 在我们的经济中,人们常常 向别人借钱,也借钱给别人,而且通常都有充分的理由。你可以在某一天 借钱开办自己的企业或买一所房子。而且,人们也会贷款给你,希望你支 付的利息能使他们享受更好的退休生活。金融体系有协调所有这些借款 与贷款活动的作用。
-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 好方法。这个融市场。当金融市场使可贷资金的供求平 衡时,它们就有助于使经济中的稀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但是,金融市场在一个方面是特殊的。与大多数其他市场不同,金融 市场起着联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作用。
第27章 金融学的基本工具
- 金融体系协调经济的储蓄与投资,而储蓄与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 关键决定因素。
- 所以金 融学的许多基本观点对理解经济如何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金融学工具 会有助于你思考一生中将要做出的一些决策。
- 现值:用现行利率产生一 定量未来货币所需 要的现在货币量。
- 终值:在现行利率既定时, 现在货币量将带来 的未来货币量。
- 复利:货币量的累积,比 如说银行账户上货 币量的累积,即赚 得的利息仍留在账 户上以赚取未来更 多的利息。
- 大多数人是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的。这就意味着,人们更不喜欢坏 事发生在他们身上。这也意味着,他们对坏事的厌恶甚于对可比的好事的 喜欢
- 多元化:通过用大量不相关 的小风险代替一种 风险来降低风险
- 现值的概念提醒我们,未来的1美元不如现在的1美元值钱,而且, 它给了我们比较不同时点货币量的一种方法。
- 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应该反映其被预期的未来盈利性
- 由于储蓄可以赚到利息,所以今天的货币量比未来相同的货币量更有价值。
第28章 失业
- 工会:与雇主就工资、津 贴和工作条件进行 谈判的工人协会。
- 基于各种历史原因,在许多欧洲国家,工会仍然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例如,在比利时、挪威和瑞典,有一半以上的工人加入了工会。在法国和 德国,大部分工人的工资是通过集体谈判再经由法律确定的,尽管这些工 人中只有一部分是工会成员。在这些情况下,工资并不是由竞争的劳动 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决定的。
- 工会是一种卡特尔。与任何卡特尔一样,工会是卖者共同行动以希望发挥其共同市场势力的一个集团。
- 当工会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时,它就增加了劳动供给量,减少 了劳动需求量,从而引起了失业。通常认为工会是引起不同工人集团之间——从工会高工资中得到好 处的會旳厶与没有得到工会工作岗位的闻巧卜人之间——冲突的原因。
- 参加工会的 工人从集体谈判中得到了好处,而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承担了部分代价。
- 影响工会市场势力的立法一直是政治争论的主题。
- 工会的批评者认为,工会仅仅是一种卡特尔。使一些工人失 业,并降低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工资。批评者认为,由此引起的劳动配置既 是无效率的,又是不公平的。
- 工会的支持者争辩说,工会是与雇用工人的企业的市场势力抗衡所 必需的。这种市场势力的极端情况是“公司城”。企业可以凭借其市场势力支付低工资,并提供恶劣的工作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工会可以平衡企业的市场势力,并保护工人免受企业所有 者的摆布。
- 工会的影响也许在一些情况下是有利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 是不利的。
- 经济中总是存在某种失业的第二个原因 是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法通过把不熟 练与无经验的工人的工资提高到均衡水 平以上而增加了劳动供给量,并减少了 劳动需求量。它所引起的过剩劳动供给 代表失业。
第十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29章 货币制度
- 通货(currency)——公众手中持有的 纸币钞票和铸币。通货显然是我们经济中最为广泛接受的交换媒介。毫 无疑问,它是货币存量的一部分。
-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通过开支 票而随时支取的银 行账户余额。
- 信用卡的持有人可以在月底一次付清所有账单,而不是在购买时随 时支付。
- 货币有三种职能:作为交换媒介,它提供 用于进行交易的东西;作为计价单位,它 提供记录价格和其他经济价值的方式; 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它提供把购买力从 : 现在转移到未来的方式。
- 联邦储备,即美国的中央银行,负责管理: 美国的货币体系。考虑货币 政策的变动。
- 为了保护储户,银行监管者要求银 行持有某一最低的资本量。
- 美联储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 币供给:购买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出 售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给。美联储还可 以用其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给。美联储 可以通过降低贴现率,(降息)增加它对银行的 贷款,降低法定准备金,或者降低准备金 利率,来扩大货币供给。也可以通过提 高贴现率,减少它对银行的贷款,提高法 定准备金,或者提高准备金利率,来减少 货币供给。
-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 当个人在银行有存款货币,并且银行把 一些存款贷出去时,经济中的货币量就 增加了。由于银行体系能够以这种方式 影响货币供给,所以美联储对货币供给 的控制是不完全的。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 如果一个国家实行高通 货膨胀的货币政策,那么它不仅要承受预期到的高通货膨胀的成本,而且 还要承受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相关的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 通货膨胀不好,但通货紧缩可能更坏
-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就是货币 量增加。当中央银行创造了大量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迅速下降。为了 维持物价稳定,中央银行必须保持对货币供给的严格控制。
- 通货膨胀的成本是较为隐蔽的。这种成本包括皮鞋成本、菜单成本、 相对价格变动的加剧、意想不到的税收负担变动、混乱与不方便以及任意 的财富再分配。这些成本在总量上是大还是小呢?所有经济学家一致认 为,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些成本是巨大的。但在温和通货膨胀时—— 当每年物价上升小于10%时——这些成本的大小则尚无定论。
- 当中央银行降低货币增长率时,物价 上升较慢。
-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供给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 政府可以简单地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货膨胀税时,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
第1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 封闭经济:不与世界上其他经 济相互交易的经济。开放经济:与世界上其他经济自由交易的经济。
- 一个开放 经济的三种可能:有贸易赤字的国家、贸易平衡的国家以及有贸易盈余的 国家。
- 名义汇率:—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 货的比率。真实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 的物品与服务交换 另一国的物品与服 务的比率。
- 名义汇率是两国通货的相对价格,而真: 实汇率是两国物品与服务的相对价格。 当名义汇率变动致使每美元能购买更多 的外国通货时,可以说美元开偵或者単 整。当名义汇率变动致使每戛話只能商 妄较少的外国通货时,可以说美元贬值或者疲软。
- 有较高通货 膨胀的国家的通货应该贬值,而有较低 通货膨胀的国家的通货应该升值。
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 1994年,墨西哥的政治不稳定(包括主要政治领导人遭暗杀)导致 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人们开始认为墨西哥远远不像他们以前认为的那 样是一个稳定的国家。因此,他们决定从墨西哥撤出一些资产,以便把 这些资金转移到美国和其他“安全的地方”。一个国家这种大量且突然 的资金流出被称为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
- 国际经济学是一个日益重要的主题。
- 人们通过共同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进行借贷。
- 决策者和评论家往往把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归咎于外国人。与此相反,经济学家通常认为这些问题是内生的。例如,政治家在讨 论时往往把外国竞争视为对美国生活水平的威胁,而经济学家则更可能将其归因于国民储蓄的低水平。
- 低储蓄 都抑制了资本、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国人很容易成为被政治家 们利用的一个靶子,因为归咎于外国人可以逃避责任,而又不会激怒任何 国内选民。因此,每当你听到有关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公众讨论时,特 别重要的是要把神话与现实分开。
第12篇 短期经济活动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 衰退:真实收入下降和失 业增加的时期。萧条:严重的衰退。
-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 事实
- 事实1 :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经济中的波动通常被称为经济周期。经济波动根本没有规律,而且几乎 不可能较为准确地预测。
- 事实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 事实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失业率从未达到零,反而是围绕5%或6%左右 的自然失业率波动。
- 总需求与总供给 模型:大多数经济学家用 来解释经济活动围 绕其长期趋势的短 期波动的模型。
-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 水平时,家庭、企 业、政府和外国客 户想要购买的物品 与服务数量的曲 线。
-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 水平时,企业选择 生产并销售的物品 与服务数量的曲 线。
- 总结有三个不同但相关的原因说明了为什么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 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1)消费者更富有了,这刺激了消费品需求。(2)利率下降,这刺激了投资品需求。(3)通货贬值,这刺激了净出口需求。
- 同样的这三种效应也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财富减少抑制了消费支岀,高利率抑制了投资支出,而且通货升值抑制了净 出口。
- 所有社会都经历过围绕长期趋势的短期 经济波动。这些波动是无规律的,而且 大体上是不可预测的。当衰退真的发生 时,真实GDP以及有关收入、支出与生 产的其他衡量指标都下降,而失业增加。
- 古典经济理论建立在货币供给和物价水 平这类名义变量并不影响产量和就业这 类真实变量这一假设的基础之上。许多 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假设在长期中是正 确的,但在短期中并不正确。经济学家 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分析短期经济波 动。根据这个模型,物品与服务的产量 和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 平衡。
- 总需求曲线由于三个原因向右下方倾 斜。第一是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 增加了家庭持有的货币的真实价值,这 刺激了消费支出。第二是利率效应:较 低的价格减少了家庭需要的货币量,随 着家庭试图把货币转变为有利息的资 产,利率下降了,这刺激了投资支出。第 三是汇率效应:当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 了利率时,外汇市场上美元贬值,这刺激 了净出口。
- 在长期中, 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取决于经济中的劳 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但不取决于 物价总水平。
- 经济波动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总需求的移 动
- 经济波动的第二个可能原因是总供给的 移动。
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 当国会减少政府支出以平衡预算时,它既要考虑对储蓄和 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又要考虑对总需求和就业的短期效应。当美联储 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时,它必须既考虑到对通货膨胀的长期效应,又考虑 到对生产的短期效应。在政府的各个部门,决策者都要记住长期目标和 短期目标。
- 在建立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时,凯恩斯提 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来解释利率的决定 因素。根据这种理论,利率的调整使货 币的供求平衡。
- 根据积 极稳定政策批评者的看法,货币政策与 财政政策发生作用都有相当长的时滞, 以至于稳定经济的努力往往以不稳定 告终
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 我们说明了自然失 业率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各种特点,例如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市场势力、效 率工资的作用以及寻找工作的有效性“与此相反,通货膨胀率主要取决 于由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给的增长、因此,在&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 基本是互不相关的问题。
- 在短期中,情况正好相反。第1章讨论的华莎学*去虾理之一是,社 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冋的短期权衡取舍。,如’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决策者扩大总需求并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则可以在短 期中扩大产量并减少失业,但这仅仅是以更迅速的物价水平上升为代价: 如果决策者紧缩总需求并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则可以 降低通货膨胀,但这仅仅是以暂时的低产量和高失业为代价.
- 自然率假说:认为无论通货膨胀 率如何,失业最终 都要回到其正常率 或自然率的观点。
- 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 之间的权衡取舍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长 : 期中,预期通货膨胀根据实际通货膨胀 的变动进行调整
- 在不利的供给冲击之后,决策 者不得不在失业率既定时接受较髙的通 货膨胀率,或者在通货膨胀率既定时接 受较高的失业率。
第13篇 最后的思考
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 弄清楚决策者面临的一些不可 避免的权衡取舍,会使选择更困难。
- 当你听到政治家或评论 家提出某些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主张时,这一主张也许就是不可信的。 如果他们说的好像是要给你提供免费午餐,那么你一定要找一找隐藏着 的价格标签。很少有什么政策只有好处而没有代价。通过帮助你看穿政 治演讲中十分常见的文字游戏,经济学的学习将使你更好地参与我们国 家的争论。
- 积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支持者认 为,经济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并相信政府 可以管理总需求,以抵消内在的不稳定 性。积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批评者 强调,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时滞,而且 我们预期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是很差 的,因此稳定经济的努力可能以使经济 不稳定而告终。
- 增加政府支出以应对衰退的支持者认 为,由于减少的税收可能被用于储蓄而 不是支出,因此直接的政府支出能更多 地增加总需求,这是促进生产和就业的 关键。增加政府支出的批评者认为,减 税既可以扩大总需求又可以扩大总供 给,而且政府支出迅速增加会引起浪费 性的公共项目产生。
- 货币政策规则的支持者认为,相机抉择 的政策会饱受能力不足、滥用权力和政 策前后不一致性之苦。货币政策规则的批评者认为,相机抉择的政策在对变化 着的经济环境做出反应时较为灵活。
- 零通货膨胀目标的支持者强调,通货膨 胀有许多成本,而且即使有好处也很少。 此外,消除通货膨胀的代价——压低产 量和就业一一只是暂时的。如果中央银 行宣布一项可信的降低通货膨胀的计 划,从而直接降低通货膨胀预期,那么甚 至连这种代价也可以减少。零通货膨胀 目标的批评者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给 社会只带来很小的成本,而降低通货膨 胀所必需的衰退则代价高昂。批评者也 指出r几种缓和的通货膨胀可以有助于 经济的方法。
- 平衡政府预算的支持者认为,预算赤字 通过增加子孙后代的税收并减少他们的 收入而把不公正的负担加在他们身上。 平衡政府预算的批评者认为,赤字只是 财政政策的一小部分。
- 税收激励储蓄观点的支持者指出,我们 的社会用许多方法抑制储蓄,例如对资 本收益征收重税和减少那些积累了财富 的人享有的补助。他们支持修改税法以 鼓励储蓄,比如把所得税改为消费税。税收激励储蓄观点的批评者认为,许多 刺激储蓄的变动主要是使富人受益,而 这些富人并不需要减税。他们还认为, 这种变化对私人储蓄只有微小的影响。 通过降低政府预算赤字来增加公共储蓄 可以提供更直接、更平等地增加国民储 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