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时候开始如厕训练?
虽然在我们成年人的眼里,上厕所,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不过,对于宝宝来说,可是一项艰巨的大工程。
不信?来看看分解动作先:
当宝宝需要上厕所的时候,他要做到:
1、将这种感觉与需要使用厕所联系起来。
2、一路上不分心,顺利抵达厕所。
3、找到马桶,脱裤子,坐下。
4、拉。
要将上述动作一气呵成,难,太难了!
而且,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要顺利完成以上动作,也是先后不同的,所以,如厕训练的年龄不能搞一刀切。
据美国的统计,24月龄的宝宝,能在白天实现排便自控的占26%,30月龄为85%,36月龄可达到98%。
而美国1947年时的统计结果为:大多数儿童在18月龄时即能实现排便自控。
看来,宝宝们在退步。
其实,18个月也不算早,东非Digo人在婴儿出生后第1周即开始如厕训练,这些婴儿在4-5月龄时即可在命令下自行大小便。
由此,我们可以作出合理的推测:如厕训练开始的时间,有文化因素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需求。
老一辈往往看不惯这一代父母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的开始时间,认为我们做得太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太早开始如厕训练,也有问题。
从生理学上看,在开始如厕训练前,孩子必须已经能够控制其括约肌,这一般在12-18月龄完成。
如果早于这一时间,训练的过程会很难,容易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甚至导致儿童行为问题。
所以,目前医学上的主流意见是,如厕训练的开始时间一般不早于18个月。
在美国,儿科医生通常的做法是:从宝宝12月龄开始,在每一次健康访视指导时,都要与父母讨论如厕训练相关问题,只有当儿童发育就绪或显示出准备就绪的征象时,才开始进行。
那么,哪些是宝宝准备就绪的迹象呢?
1、运动、语言和社会性等发育准备就绪:
能自己步行前往厕所
能在马桶上坐稳
能保持数小时不尿湿纸尿片
能自己穿脱衣物
语言发育上,能听懂指令,能表达如厕需求
2、一些特定的行为信号:
会模仿别人
能够物归原处
会说“不”,这表明了孩子的独立性
但不要有太多的反抗行为,什么都说“不”
对如厕训练有一定的兴趣,想要自己控制排便
想要取悦他人,以便父母作正反馈的奖励
而且,父母也要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医生会询问父母进行如厕训练的动机,如果他们表示:
为了计划生下一胎
为了搬新家
妈妈要去工作了
等等
医生会作出建议:推迟如厕训练。
怎么进行如厕训练
一旦开始训练,大致有两类方法可供选用,一类是以父母为中心的如厕训练,一类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如厕训练。
该选用哪一种呢?
显而易见,以父母为中心,宝宝可能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如发脾气、如厕失败,等等。
而且,科学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美国儿科学会建议,采用以孩子为中心的训练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固定词汇
比如把解小便称为“尿尿”,把解大便称为“拉粑粑”,并固定下来。
2、选择与购买座便器
这个步骤应该让孩子参与其中,并可以由孩子进行装饰或贴上名字,以鼓励孩子把它作为自己的私人物品。
3、放置座便器
应放置于方便的位置,如果居住在多层住宅,则每层都需要放置。
4、拉近宝宝与座便器的关系
可以先让宝宝穿着裤子坐在上面;
然后鼓励他脱下裤子坐(只是坐,不是大小便);
接下来,父母可以放一些宝宝的粪便或脏尿布在座便器里面,并向宝宝解释使用座便器的目的。
最后展示将座便器里面的粪便冲到成人的厕所中,对便便挥挥手,说:“再见”。
5、现在进入实际操作
父母如果发现宝宝有排便的意图时,及时带他去座便器旁,鼓励他使用。
如果宝宝顺利使用了,请好好地表扬他;
如果宝宝不愿意用,没关系,下次再来,家长不能有沮丧感,更不能惩罚宝宝。
6、终于不用纸尿片啦!
至少在宝宝成功地使用座便器一周后,可以停止使用纸尿裤。
宝宝很可能出现反复,可以用奖励小星星等方式强化宝宝成功使用座便器;但对于宝宝的失败,不要惩罚,如果实在不行,可以重新穿上纸尿片。
一般来说,实现白天的小便自控,需要训练的平均时长为6个月,大便则为6-7个月。
越早开始训练,所需要的训练持续时间就越长。
而且,女宝宝往往更早完成如厕训练。
要牢牢记住的训练秘籍
想要如厕训练顺利进行,以下十大秘籍,请牢牢记住:
1、采取积极的、充满爱心的方式进行训练;
2、宝宝的裤子要容易脱下来;
3、不要在如厕训练中与宝宝产生冲突;
4、有些宝宝害怕冲厕所的声音,要注意这点;
5、不要反复提醒宝宝该上厕所了,人家会很烦的;
6、对于男孩子,可以先教他坐着小便,再教他站着小便;
7、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等),以保持大便柔软;
8、训练的顺序是:先白天,再午睡,最后晚上;
9、宝宝小睡起来后,可以提醒他便便;
10、如果宝宝的如厕训练没有进展,应该停止训练2-3个月。
千万要避免入的“坑”
有20%的宝宝虽然能够控制大小便,但他们拒绝如厕,人家就要拉在裤子里面。
这是我家小熊的真实写照。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过早开始尝试如厕训练。
2、亲子冲突。
小熊就是因此,这不,现在可麻烦了。
而且,其他方面的亲子冲突同样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排便行为。
以上两点是家长一定要避免入的“坑”,不过,造成孩子拒绝如厕的原因,也有其他一些,如:
3、对如厕的非理性恐惧或焦虑。
部分孩子就是害怕便便,我们成人或许觉得不可理喻,但宝宝的世界,和我们是不同的。
4、消极的个性或较差的适应性。
很多宝宝是先天具有这样的特质,这需要父母更加有耐心,而不是呵斥与强迫。
5、慢性便秘。
不过,也有研究发现,在父母停止如厕训练并重新使用尿布后,拒绝如厕的儿童中有一半会在3个月内开始独立排便。
所以,别急,静待花开。
尾声
如果宝宝已经很抵触如厕训练了,也是有办法的:
1、不要惩罚或批评孩子;
2、停止如厕训练数周或数月;
3、邀请宝宝观赏一下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便便;
4、与宝宝谈谈便便的事,看看关于便便的绘本;
5、在宝宝取得成功时来点小奖励,如:小星星一颗。
在如厕训练中,家长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宝宝甚至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
偷偷地把大便藏在衣柜里;
在墙上或其他东西上涂抹粪便;
看到自己的大便被冲下马桶时伤心、流眼泪。
这没有什么大不了。
因为小孩子不会意识到细菌的存在,也不像成年人那样受到所谓“文化”的影响。
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你的如厕训练负隅顽抗,是幼儿的正常行为。
只要你不反应过度,这很快就会成为过眼云烟。
通常来说,当孩子的健康或生活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的时候,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等待。